我做了一个梦,关于电脑的第二颗心脏

在未来的某个阶段,AI或许会变得足够轻量化,以至于能直接运行在玩家的个人电脑上。比如,一块性能强大的 40 系显卡就能流畅地支持 AI 运算。甚至,显卡本身可能会拆分出一个专门的 AI 计算单元,或者推出专门的 AI 卡,以适配个人 PC。这意味着,未来的 AI 优化方向将专注于生成效率,而不必受限于各种接口、调度等额外因素,只需通过一根通用串行总线,传输 AI 卡生成的流式数据。

这样的 AI 技术可以被深度融入各类单机游戏,使肉鸽游戏更具变化性,使 NPC 更加真实,使对话更加自然,使 RPG 更具沉浸感。比如,2077里,当玩家的视线范围内出现一名 NPC,显卡开始渲染,同时系统发送一系列提示词:

“你是某个背景设定下的角色,玩家当前经历了某种事件,你需要以某种语气与玩家对话。”

随后,AI 卡生成的对话数据被传输至内存,CPU 通过 API 接口调用,使 NPC 与玩家进行自然交互。

同时,厂商也可以自定义并优化 AI 的训练集。玩家如果想体验更具沉浸感的全局 AI,可以进入 AI 卡的 bash 界面,下载厂商提供的 AI 库。当游戏启动时,AI 便会识别并加载所需的数据集,使 AI 生成的文本更加符合游戏世界观。例如,AI 训练库内仅包含游戏设定中的专有名词,因此 NPC 生成的对话不会违背游戏设定,极大地提升了代入感。而最重要的是安全性、即使 AI 在游戏内被训练出某些极端想法,这些“噪声”语料也不会污染互联网,确保 AI 仅在游戏世界内运作。

随着时间推移,玩家会逐渐习惯这种 AI 驱动的游戏体验,并开始关注不同厂商的 AI 方案优劣。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各种事故、新闻、甚至商业竞争与攻击,而玩家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 AI 在网游中的深度应用。最终,在需要不断消费的在线游戏世界里,将会出现各种高强度、受服务商实时调控、并带有明显价格歧视政策的 AI——这也许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这是我梦中的未来,一个由 AI 深度塑造的游戏世界